在線溶解氧檢測儀作為實時監測水體溶解氧含量的關鍵設備,長期處于水樣接觸和復雜環境中,其檢測精度與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規范的維護和保養。科學的維護不僅能保證數據可靠,還能減少故障停機時間,降低使用成本。 一、傳感器的維護與保養 傳感器是在線溶解氧檢測儀的核心部件,直接接觸水樣,維護需重點關注清潔與活性保護。 定期清潔傳感器表面是基礎工作。水樣中的懸浮物、藻類或油污會附著在傳感器探頭上,阻礙氧氣透過膜(傳感器用于感知溶解氧的關鍵部件),導致檢測值偏低。建議每周用軟布或海綿蘸清水輕輕擦拭探頭表面,若附著較頑固的油污,可蘸少量中性洗滌劑擦拭,再用清水沖洗干凈。注意避免使用硬毛刷或鋒利工具,防止劃傷氧氣透過膜。 氧氣透過膜的更換與保護影響檢測靈敏度。透過膜老化(如出現裂紋、發脆)或污染嚴重時,需及時更換——通常每3-6個月更換一次,若檢測污水等復雜水樣,更換周期需縮短。更換時需保持手部清潔,避免油脂污染新膜;安裝后需讓膜充分濕潤(可浸泡在蒸餾水中10分鐘),再進行校準。日常存放時,若傳感器暫時不使用,需浸泡在清水中(勿用蒸餾水長期浸泡,以免影響膜性能),避免干燥導致膜開裂。 電解液的補充與更換不可忽視(針對需要電解液的傳感器)。電解液是傳感器內部傳導信號的介質,長期使用后會因蒸發或污染減少。當傳感器響應變慢或檢測偏差增大時,需檢查電解液液位,若不足需添加專用電解液;若電解液渾濁或變色,說明已污染,需徹底更換,更換后需靜置10分鐘再使用。 二、主機與電路系統的保養 主機與電路系統負責信號處理和數據顯示,保養需側重環境控制與連接穩定性。 保持主機環境干燥清潔能減少電路故障。主機應安裝在通風、干燥的位置,避免被雨水、水汽直接浸泡。每周用干布擦拭主機外殼,清除表面灰塵;若有液體濺到表面,需立即擦干。檢查主機散熱孔是否通暢,若被灰塵堵塞,可用軟毛刷清理,防止內部元件因散熱不良老化。 定期檢查線路連接保障信號傳輸。傳感器與主機之間的連接線易因振動、拉扯出現接口松動或線路磨損。建議每月檢查一次接口處是否牢固,插頭是否有氧化(表現為金屬觸點發黑),若有氧化可用干棉簽蘸酒精擦拭。整理線路時避免過度彎曲或擠壓,線路外層若有破損,需用絕緣膠帶包裹,防止短路。 電池與電源模塊維護針對便攜式或備用電源設備。若主機配備備用電池,需每3個月檢查一次電量,長期不用時需取出電池,避免漏液損壞主機。外接電源的設備,需檢查電源線是否有破損,插頭與插座接觸是否良好,防止因供電不穩導致數據波動。 三、采樣與流通系統的維護 采樣管路和流通池(水樣流經并被檢測的容器)若堵塞或污染,會間接影響檢測精度,需定期維護。 管路疏通與清潔防止水流不暢。水樣中的泥沙、纖維等雜質易堵塞采樣管路,導致水樣無法正常流經傳感器,出現數據停滯或波動。建議每兩周用清水反向沖洗管路一次,若堵塞嚴重,可拆開管路接口,用專用疏通器(如軟質塑料棒)輕輕清理,避免使用金屬工具劃傷管路。若檢測含藻類較多的水樣,可定期在管路中通入少量除藻劑(按說明書濃度使用),抑制藻類生長。 流通池的清潔與密封檢查保障檢測環境穩定。流通池內壁若附著污垢,會影響水樣與傳感器的充分接觸,每周需打開流通池,用海綿蘸清水擦拭內壁,去除附著的雜質。同時檢查流通池密封蓋的橡膠墊圈是否老化(如出現裂紋、失去彈性),若密封不嚴會導致水樣滲漏或混入氣泡,需及時更換墊圈,確保流通池內水流平穩無氣泡。 四、日常檢查與校準配合 日常檢查能及時發現潛在問題,結合定期校準可進一步保證數據準確。 每日外觀檢查快速排查異常。開機后觀察傳感器是否有破損、線路是否脫落、流通池是否漏水;運行中注意觀察數據是否穩定,若出現無規律波動,可能是傳感器污染或管路有氣泡,需及時處理。記錄每日數據波動范圍,若發現長期趨勢性偏差(如持續偏高或偏低),即使未到校準周期,也需提前校準。 校準與維護結合提升可靠性。校準前需確保傳感器清潔,否則校準結果會失真——建議校準前先按標準流程清潔傳感器。校準頻率通常為每月一次,若檢測關鍵水體(如飲用水源),可每兩周校準一次。校準后需記錄校準數據,與歷史數據對比,若偏差突然增大,需檢查傳感器是否老化或損壞。 五、結語 在線溶解氧檢測儀的維護保養核心是“預防為主、重點防護”——通過清潔減少污染干擾,通過定期更換易損件避免突發故障,通過日常檢查及時發現問題。只要按規范操作,就能讓設備長期保持良好狀態,為水質監測提供穩定的數據支持。如果需要了解特定場景(如海水或工業廢水監測)下的維護技巧,可進一步說明。
|